清晨7点,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李阿姨拎着一捆旧报纸走向经过中铁十八局集团北京公司改造的小区楼下粉绿回收箱。她熟练地扫码开箱,将报纸铺平放入,屏幕上立刻显示“重量3.2公斤,收益5元”。这个智能回收箱入驻小区后,已经成了居民生活的新伙伴。
城市化浪潮下,垃圾围城的困境愈发凸显,如何推动垃圾分类从“要我分”转变为“我要分”,成为破解环境治理难题的关键。中铁十八局集团北京公司在邯郸市丛台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引入有偿自助回收箱,用经济激励撬动全民参与,为社区环保注入了全新活力。
这款智能回收设备暗藏“黑科技”——通过内置的称重模块与物品识别系统,能精准判断投放物是否符合可回收标准。像李阿姨这样的居民将废纸、塑料瓶等合规废品投入后,设备会自动称重计价,相关收益实时转入绑定的手机支付宝、微信账户。
小区改造完成后,社区里的“环保达人”明显增多。曾几何时,楼道角落常堆着居民懒得处理的废品,如今大家都会主动分类投放。数据显示,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较之前提升近六成,楼道堆物、随手丢弃废品的现象大幅减少。
随着设备使用率稳步攀升,每月可减少数吨垃圾进入填埋场。回收的物资经集中分拣后,被送往专业处理厂变身再生原料:旧报纸成了新书本的纸浆,塑料瓶蜕变为纤维原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的闭环。目前,已有3个小区申请引入同款设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伍振)
可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