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 “女子带五孩点一碗面多次免费续面” 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众多媒体纷纷报道,网友们也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事件的全貌逐渐清晰,而其中暴露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据记者了解,事发于河南郑州的一家面店。8 月 14 日,店铺老板霍先生向记者澄清了网传视频中的误解。实际上,当天到店消费的是三名成年女子带着四名儿童,共计 7 人,并非视频中所说的 “女子带五孩”。他们在店内点了一碗 13 元的饸饹面、一份 18 元的涮毛肚、两个凉菜以及一份 15.8 元的团购羊肉串,总计消费 70 多元。在用餐过程中,几个大人已经为同行的孩子免费续面了两次,当第三次要求续面时,店里的厨师拒绝了这一请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分钟,这位女顾客就给店铺打了差评。
面店老板推出 “免费续面” 政策,本意是为了吸引更多食客,同时兼顾一些食量大的群体,这一带有福利性质的举措,无疑是老板做出的利益牺牲。而该政策的核心显然是 “一人一碗面,免费续面管饱”,并非无限制地为多人提供免费续面服务。三名成年女子带着四名儿童,仅点一碗面却多次要求续面,这种行为显然不符合规则。
退一步讲,即便带着孩子想多续一次面,也应该与老板好好沟通。老板同意,是情分;老板不同意,也应坦然接受,大可不必恼羞成怒,做出倒打一耙的行为,更何况老板已经同意续面两次了。这种因续面遭拒就给餐馆打差评的做法,完全是泄私愤的表现,既不理性,也不道德。
展开剩余61%老板在要求删除差评遭拒后,将视频发上网澄清事实,此举本身并无不妥,但前提是要尊重他人肖像权,若能将面部进行模糊处理则更为妥当。无论如何,双方都应该以理性冷静的态度解决纠纷,而非采取极端或报复性的方式。
如今,不讲规则乱薅羊毛的行为,早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类行为之所以遭人唾弃,是因为当事人为了贪小便宜、满足一己私欲,不惜破坏规则,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一些善意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照顾更多有需要的人群,这是情分并非本分,绝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有人搬空爱心冰箱里给户外人群夏季消暑的饮用水,让真正需要的人无水可喝;还有人利用 “仅退款” 规则不当获取财物,损害商家利益。这些行为最终导致的就是钻空子成风,将社会搞得乌烟瘴气,让精致的利己主义横行。
人们常说,应该以心换心,换位思考。餐馆老板体谅消费者,推出优惠政策,消费者也应该给予善意回应,共同维护这种良性互动。只有这样,好的政策才能长久地推行下去。如果一味想着自己薅羊毛,不讲规则,最终只会暴露自己低下的个人素质,让人觉得吃相难看,进而被舆论批评。而商家在一次次被 “薅羊毛” 后,很可能因难以承受而取消相关善意政策,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广大遵守规则的消费者。
社会交往是一门学问,其中最能体现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我们不能只站在一己私利的角度看问题,更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当然,对经营者来说,有必要将相关规则用大字清晰地写在店内显眼位置,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此次续面纠纷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心怀善意,切莫因贪小便宜不成而恼羞成怒,做出损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发布于:辽宁省可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